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个体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如何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火烧 2021-10-25 11:57:45 1056
如何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如何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如何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在生物本能上,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生命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也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找到途径并具有可能。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地打上了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地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权利和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

如何理解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以前学的忘了,不好意思

如何理解认识社会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主体 。
一、实践的主体是人,但并非每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都具有相同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的。这里所说的“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质的方面看它必须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从量的方面说它必须是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或绝大多数;这里所说的“实践的主体”是指实践活动的主要力量,它是相对于实践活动的次要力量而言的。人民群众总是实践的主要力量。
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由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首先,人民群众其中主要是劳动群众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实践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经常改进生产工具,积极积累生产经验,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劳动群众创造了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事精神活动的物质条件,提供了他们必要的生活资料和物质设备。劳动群众的实践活动,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一切科学文化知识,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一切科学文化知识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
最后,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人民群众不但创造社会财富,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创造着社会生活本身,推动社会前进。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劳动人民自己起来动摇或摧毁那些腐朽社会制度的斗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或一定阶段,有的剥削阶级或社会集团作为人民的一部分,也能参加这个斗争,甚至成为斗争的领导者。然而人民群众终究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就不能取得胜利。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身争得的。归根到底,决定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只能是人民群众。
综上所述,实践总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实质上是各个时代人民群众的实践。
三、“实践的主体是人”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的关系
首先,两种说法的区别是角度不同。相对于实践的客体——客观世界来说,实践的主体是人,这里的“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在这里人作为主体是能动的改造者,客体则是被改造的对象,两者通过实践活动而紧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主体”是从实践基本要素上讲的。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说的是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和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或绝大多数,是实践活动的主要力量和实践主体中的主要部分,这里的“主体”是相对于次要、从属而言的,是从实践主体的量的关系上讲的。因此,我们绝不能把这两种说法中“主体”等同起来。
其次,两种提法有着内在的联系。把握“实践的主体是人”是进一步把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的前提,只有把握了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主体是什么,才能进一步把握相对于“主体”中的次要力量或次要部分而言的主要力量、主要部分。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则是对“实践的主体是人”的进一步深化和展开,仅仅把握实践的主体是什么还很不够,还必须进一步了解主体中主要力量、主要部分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仅仅把握事物的质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把握事物的量。

如何理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
第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首先,它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政权的杠杆建立起来的。其次,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再次,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的,因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有矛盾。不过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加以解决。

如何理解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阻碍作用。

你如何理解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思想解放有个屁用,言论不自由,有了思想也无法与人交流,最后还是死气沉沉,社会没发展。这就是中宣部现在一直在干的主要工作。

个体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如何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如何理解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中的两大原则。
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它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按世界本来面目及其规律从事实践活动,而不能考虑人的
主体需要和利益;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它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体现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真理是一元的,真理本身没有主体的
差别,它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存在着矛盾,真理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它们之间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
在要求。二者矛盾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促进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这个主要是讲在实践中把主观与客观辩证的结合起来。
马哲认为,只有将主观与客观结合才可以既做到符合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才可能获得成功。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 就是这一原理的体现之一,因此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对于社会历史发展
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永远跟党走